诸位兄弟:
当年父亲走时,我还只不过是刚进入学府的一年级学生,而弟弟呢?因该还没断奶吧。对父亲的印象实在模糊不清,就只记得父亲常问的两句话;今天乖不乖啊?有没有读书写字啊?。。。就这两句,没了!而这两句话目前正是我下班后常问孩子的。至于父亲留下什么教诲,什么样的家道统统不清楚。俗语说:父者一家之主,父不在,兄为大。兄长就是一家之主,兄长就是父!自小没父亲很不幸。。。然而,父亲给我留下了比别人多的兄长啊,这可是不幸中的大幸啊!诸位哥哥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咱们的父亲留下什么教诲?留下什么样的家道?让咱们共同流传下去吧。。。
像这样的遗憾我们还要让他继续从演下去吗?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扪心自问“我们该拿什么留给下一代?难道就留下那两句话:今天乖不乖啊?有没有读书写字啊???父亲离开的那一天,至今我非常清楚当时妈哭晕了好几趟。看着妈哭我也不由其然的哭起来了。妈不断从复一句话“你留下我一人,要我如何带大这一大群的孩子啊~ ~”。妈说的也是,一个年四十有六的妇女,不但文盲,而且没一技之长。父母兄弟姐妹全在大陆,怎么来抚养十多个孩子啊?本来弟弟就要给小叔当孩子了,可是兄弟姐妹全反对,最后妈也不忍心啦。妈决定啃下了呀,而且一个也没少!一个也不曾付托于人!每当兄弟姐妹惹恼妈时,妈总是骂道:早知道你们这么不孝当初我跑掉算了。。我小时候总爱顶妈的嘴:妈,别傻啦,你说很多次啦,你怎么会舍得我们啊?总是把母亲弄得气呼呼。。。确实是这样,生活再苦再难再辛酸妈都啃了。您说,咱们能不给妈磕头吗?。。。感谢母亲从没遗弃我们!
小时候也许是经济问题吧,兄长们个个无心向学,大半都小学没毕业就争相出来社会工作帮补家用。是大哥您把杂货店的债务给还清了,是六哥您负担了我求学的费用。说到求学,我和弟弟是比较幸运的,能够不必愁学费顺利读到高中。只可惜当时自己不懂珍惜,没有全力以赴把书念好,愚弟不才没能完成兄长们的心愿念到大学。至今依然恳恳于怀。羞愧啊!
哥,还记得吗?母亲生前常骂我们的那句话“有钱就乱花,不懂存起来,待老时就知死!”看看目前咱们兄弟的经济状况,母亲果然显灵了呀!妈还喜欢说:“你们读那么多书都不懂读到哪里去,我只是比你们少读两本书而以,要不然。。。老是会算不会除,拿米换番薯”。“是啦!是啦!我知道您就是少读一本地理和一本历史,不然您就了不起啦!”我爱这样顶她老人家的嘴。看看如今自己的状况,真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有知识,她老人家有智慧啊!
咱们多少次决定了定期给母亲供养费,决定成立什么家庭基金,咱们也决定了每星期必定要回家探母亲一次,而后呢?咱们总是立约了而后毁约,毁约而后又再立约。。。。最后就只剩弟弟坚持到底!妈眼光真好啊,当年把弟弟留下!我们忙呀,忙交际,忙应酬,忙社团,忙事业,各有各精彩。还自认这叫“青春不留白”。现在果然“青春是不留白”了,可却“空了户口白了少年头!”。
咱们真是“盲”得不亦乐乎!我依然记得当时自己只会常打电话问弟弟母亲的近况如何。有一次弟弟气呼呼的回答我:你自己不会回去看吗?只懂得问。。。正中下怀,骂得好!弟弟在家是比较沉默的一个,可是遇到只懂高谈阔论的哥哥也难免显得不耐烦。母亲在我家小住时,她老人家就曾经透露过:我孩子比人多,可就不明白为何会连续三个月只有小儿子回来看过我。。。这话语怎不叫人心酸啊?。。单是冲着这一句,孩子们就因该“罪该万死”!除了弟弟无一可幸免。妈,孩子给您下跪了,孩子给你磕头了。孩子为您做的实在太少了呀。。。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留;夜誦此語涕莫收!
也许咱们会经常认为自己没偷,没抢,没吸毒,不是赌徒,不是烟虫,不是嫖客,不是蟒夫,也不是无赖。。。自己至少能做到没给母亲添麻烦,这也可算是不错的孩子了。说得一点也不虚假。那好,佛经圣经咱们先别说,就先参考儒家“孝经”吧。因为不管你是什么教徒“孝经”是做孩子的根本,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学的经典。又有哪个人不是孩子呢?除非你是一块没有父母孕育的石头。
開宗明義章第一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
咱们的确没吸毒没抽烟没喝酒。可我们有没吃垃圾食物啊?有没偏食啊?吃的时候是为健康而吃还是为舌头而吃呢?我们每天几点睡觉啊?然后又几点起床呢?有没定期运动???生活起居不随顺基本生活规则这和自我毁伤有何区别呢?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这一条也不过是孝经的第一章第一条孝之始也而已啊。咱们没落实啊!
昨晚,九哥怒气冲冲的打了个电话给我问道:大哥究竟怎么了?那天我给他的钱他拿去干嘛了?他拿去还车期还是还屋期了?他到底有没有拿去治病啊?。。。这个问题其实前几天他就已经问过六哥了啊。看来六哥并没给他满意的答复,他心有不甘啊(哈哈!)。。。大哥,请恕九哥的直率,他的天生个性就是这样“贵”在心地“善”良,而非“贵”在“善”于言语表达。他知识不高,但从他的言谈中他深深明瞭,汽车房屋远远比不上大哥您的生命。他焦急大哥您的病情,他认为汽车房屋全都可以不要,就是要保住大哥您。我何尝不是也这么想呢?大哥啊,您一定要好好在家休养啊,您一定要繼續思念神的事。。。這樣,賜平安的上帝就必與您同在。大哥,为弟者全为您加油!
弟子规曰:身有伤,贻亲忧。说得非常贴切。这就是为何孝经要咱们落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的起点在于爱惜自己的身体,以免亲人为自己担心。至于“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这就更加精彩了。
在母亲晚年时,三姐就曾经通过电话责备我,她说“昨天阿英姐的女儿到我档口来问我:你们兄弟姐妹多久没回去探望你妈妈了?你妈妈最近好像健康出了问题啊,你们究竟知道吗?。。。”在电话中我可以嗅到三姐很气愤。这也难怪她,邻里乡党都会为母亲忿忿不平,更何况是亲生女儿。天啊!自己的母亲居然要劳烦邻居来提醒多注意她老人家的健康。哥,您说我们该当何罪?难道不是“罪该万死”吗?当年咱们有些早已经是佛弟子,有些是耶稣门徒了,可以说不知“道”吗?其实咱们早已知“道”只是没行“道”。咱们是立身了,而且立了一表人才。充其量只是立身“知”道而已。没行啊!
妈,孩子给您下跪了,孩子给您磕头了。。孩子不该让您受委屈,让您蒙羞。。。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的最终目的是要我们以自己的品德修养来让父母引以为荣。让父母感到无比的自豪。然而咱们却让邻里乡党觉得我们忽略了母亲,岂不让母亲脸上无光吗?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静坐然后知气浮;守默然后知言躁;闭户然后知交滥;寡欲然后知病多。慎能远祸,勤能济贫。纵欲之乐,忧患随之。
看到以上的精句感触良多啊!好一句“何曾作得主”。自少至老面对任何事情都是凭着自己的观念;自己有限的知识;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爱好来判断来面对来做抉择。还自认这是活出“个性”,开创“自我风格”,自己的前途宁可由自己掌握。。。经常把母亲经的叮咛当耳边风。。。把任性当开创“自我风格”这还得了吗?殊不知自己的思维实在不可靠啊!这样的人生又怎能幸福和快乐呢?简直活该啊!
兄弟们各个成家了,父亲的子孙果然满堂了。但我们身修了吗?我们家齐了吗?我们是孩子的典范吗?我们给孩子留下“福份”还是“祸根 呢?养不教父之过啊。但我们的身不修又如何教孩子啊?孩子会服吗?兄弟,妻子,孩子对我们的行为是否有诸多的不满???虽说自己是一家之主但却经常被“贪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妒嫉心,虚荣心,狭窄心,懈怠心。。。牵着鼻子走,何曾作得主啊?
自朝至暮,闲空时就看报章,看电视,看电影,电话两三小时的闲聊,朋党三五成群东拉西扯。。。这些事我们天天干,而且干了几十年,因该都够本了吧?换来的是什么?学到的是什么?所学的就是我们今天的知识,今天的能言善辩,今天的这幅德性!一点智慧也没有!虽说学佛,也信主。早上念“发愿”也念“祷告”,晚上也念“忏悔”也念“认罪”。可我们没真干!充其量也不过是早上骗佛骗主一次,晚上又骗一次,搞搞佛学,搞搞神学而以!托佛的福,蒙主的恩德,陶醉在响亮的掌声中,然后享受人们的赞美,接受人们的敬仰和祝福。我们何德何能啊?品德没提升反而长养了优越感,傲慢心,虚荣心。
佛不是说有求必应吗?主不是说信我者得救吗?再看看咱们兄弟的生活状况,有哪个是家庭和乐的?有哪个不是苦不堪言的?有哪个得救了?有哪个解脱了?是“佛”骗我们吗?昂或“主”说错了呢?还是我们本身有问题啊?。。。由此可见,我们没真干啊!。。认罪吧,回头是岸,过勿憚改,善莫大焉!
少应酬,少出外,少聊天,可以让我们的心快速定下来。多看经书,多听经典,多接触善知识。最好每天听每天看四小时。一年不够,那就用两年,两年不够那就用三年。。。三年后一定脱胎换骨。长时熏修之下肯定可以改造我们的思维,改造我们的性格。
三年后我们的思想是什么?圣贤的观点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是什么?我们的行为就是人家的典范,是孩子的典范,是后代的典范!三年时间太值得啦,太便宜啦!四,五十年的性格只用三年时间改造,难道到您不觉得超值吗?问题是在于我们自己肯不肯承认自己太多的过错。愿不愿意接受圣人的改造。
如果我們真想把舊品格除掉,然後換上新品格,我們就要咬紧牙根“繼續思念上帝的事,保持一向专念,净念相续,天天思无邪”。屬靈的成長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我們因此要保持忍耐。(歌羅西書1:9,10;3:8-10)。弟子规说:圣与贤,可驯致。佛曰:佛道无上,誓愿成!只要我们肯认“罪”,愿意认真学习。学而时习之,必能不亦悦乎!必能离苦得乐,必能解脱,必能得救。
学佛也好,信主也罢,不自我提升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亲爱的诸位兄弟,与其咱们每天犯错然后认罪,认罪了再犯错不如下定决心咬紧牙根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咱门齐心协力来“整兴家道”,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