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4日星期二

孩子应该什么时候教?


我們讀中國的古籍,真的會感慨萬千,古人命好,從小就有人教。前清乾隆年間,陳弘謀先生編了一部書《五種遺規》,這一本書也是會集本,會集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他把它分成五大類。看到中國古代的教學從胎教開始,父母真正懂得愛護自己的子女,懷孕的時候起的念頭都是正念,不起邪念,怕影響胎兒,真正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她為什麼要這樣做?教她的胎兒,這是小孩還沒有出世。出生之後,細心去調養,所以他懂規矩。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到六、七歲就交給老師,老師來教導他,也是教導聖賢之道。家教是根,家教是先入為主,小孩眼睛一睜開看父母,父母就是他的榜樣,父母做好榜樣,他當然學好了。

今天我們看看這個社會,作父母不願意帶小孩,小孩生下來,請一個傭人來教,這個小孩長大是什麼樣子?到小孩長大之後,父母才後悔:小孩不聽話,不聽她的話,不跟她合作。從小他得不到母愛,父母不照顧他,所以孝道沒有了。到上學,家長也不懂尊師重道,師道沒有了。這才造成今天社會嚴重的病態,現在社會人與人的交往只是在利,有利就是朋友,沒有利就是敵人,這還得了嗎?孟子所說的,「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今天是全世界人上下交征利,所以才有世界末日的說法。學佛的人決定不迷信,決定不會輕易聽信預言傳說,但是佛法講因果,看看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他想些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是與吉祥幸福相應,還是與凶災禍害相應,我們從這裡頭去觀察

作父母的一定要知道兒女在想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父母要是不知道,就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如果他想錯、做錯了,你要想辦法教導他、糾正他,這叫家庭教育。作父母對於子女,不但要養育他,要教他,《三字經》講:「養不教,父之過」,父有過,母也有過,不能說是作母親的沒有過失。

  中國古人講作君、作親、作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三個責任、任務。對兒女,你是他的父母親,你要養育他,要養他,要注重他的身體健康;你要教他,教他著重心理健康,他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行為。所以,親跟師是一個關係,它不是分開的。

  在學校裡面,作老師的、作領導的,一定要知道學生每天想什麼、在做什麼、在說什麼,你才有辦法教。如果這些事情疏忽了,那你教的是什麼?完全死在書本裡頭,沒有用!他技術能力學會了,思想壞了,這是教育的徹底失敗。同理,領導一個國家、領導一個地方,我們這些人民、社會大眾在想什麼、他們說些什麼、他們幹些什麼,不能不清楚。了解之後,怎樣去誘導他、教導他、勸導他,這是教育。

  所以,社會的治亂不是政治問題,政治解決不了;武力鎮壓也解決不了,因為它不是軍事問題;它也不是經濟、科技的問題,它是教育問題!《三字經》上頭一句話「苟不教,性乃遷」,你要是不教他,沒有一條正的路給他走,他一定會走偏、走邪。走偏、走邪之後,你再把他扭轉過來,難!所以在中國,古聖先王建立政權第一樁大事情就是教育,《禮記》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要教他,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