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慎於始!

凡事,慎於始,在一開始時懂得防微杜漸,便可避免大的錯誤與危害的形成。對孩子的教育也同如此,能在孩子第一次犯錯就給予正確引導,不僅大人教起來省力,也能幫助孩子即時改正錯誤,紮好他德行的根基。
如今,卻發現有些大人在教育子女時,不知道「慎於始」的重要,看到孩子第一次犯錯,並不給予孩子制止或引導,反而还沾沾自喜。孩子對自己也更加放任,長大後形成許多不良習慣,到那時,想要再引導回來,真是難上加難!而當孩子從小對父母、長輩沒有一顆恭敬心,要求父母做這做那,時日一久,習以為常,便也發覺不到自己的過錯了。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我到一个亲戚家拜年。在言谈中聊起了孩子,这位亲戚眉飞色舞的指着一支支各种的汽水说道:「这些汽水都是我承办婚宴布置结束时,我小儿子把桌下没开过的汽水带回来的。一次带三两支。。。结果就那么多了。你别看他只有5岁,还蛮聪明的呢。」
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愣住了,真是为他涅把冷汗。心理在想着:孩子小不懂分辨是非情有可言,大人怎么能黑白不分呢?这岂不是在鼓励孩子顺手牵羊吗?
有一回,我在路上走著,看到一個踩著高跟鞋的小女生,胸前掛著學生卡,穿著美麗的裙子,大約十四五歲的樣子,兩手空空地在前走著。後面,卻跟著她的父母,母親拎著一袋東西,父親則扛著大大的箱子。
走著,走著,孩子突然間回過頭來,看父母一眼,然後沖他們跺腳喊道:「哎呀,快點,快點,再堅持一下嘛,馬上就要到了,再忍耐一下吧,快。」
媽媽笑著回頭看看爸爸,看他是不是能堅持,爸爸雖然累得一身汗,肩上的箱子顯然挺重,但也沒吭聲,繼續扛著往前走。
孩子已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了,眼看著父親扛著那麼重的東西,竟然一點體恤的心都沒有,還讓父親走快點,讓父親再忍耐一下,只想著自己要到達目的地。像這樣一顆自私又不能體諒親人的心,究竟會帶給孩子什麼呢?
過於寵愛,不加引導,不讓孩子有所承擔,等到孩子形成習慣後,不但長輩會過得很辛苦,得不到孩子的孝心照顧,孩子自己也是一身的毛病習氣,對彼此都沒有利益。
因此,能提起教育的敏感度,從小培養孩子恭敬長輩、勤勞樸實、珍愛糧食、友愛他人種種良好的品德,將來不但不用為孩子操心、擔懮,他還會自動自發地體貼父母、照顧家人,主動承擔起責任來,使家裡一團和氣,其樂融融。
雖說不能寵愛,但也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嚴苛。比如,有些父母平常對孩子不能很好的關懷照顧,自己又喜好打牌或是上網玩遊戲,沈迷其中,與孩子交流的時間便少了。而當孩子一犯錯誤,又給予訓斥或責打,卻不加引導、教育。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於是屢教屢犯,與父母間也變得不融洽,甚至僵化。有些孩子還怨恨父母,離家出走,使整個家庭變得很不愉快。
古有云:「至要莫如教子」,想要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是先祖血脈的延續,也是國家的未來,當我們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時,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一個小家庭,還關係著社會的安定,國家的繁榮。而建立一個家庭,誰人不希望家庭幸福,孩子有出息。可對孩子教育的敏感度與責任感,是否真正提起?倘若對孩子的教育不能重視,不能慎於始,那麼縱然希望孩子成才、家庭安樂幸福,那也是白费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