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

感恩心及感恩的对象!


『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这一生有恩於我们,不知凡几。想想父母养育之恩、国家赐予我们安居之恩、师长教诲之恩、众生努力生产之恩,这四种恩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缺一不可,无一不是恩典。究竟我们感恩、回馈过多少呢?

细细观察,天下的圣贤乃至于所有的宗教,他们都教导我们时时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让我们面对顺境时不会狂妄自大的认为这一切是自己能力所为,而忽略了他人的付出;面对逆境时,也能带着“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感恩心去面对。这样就不至于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夫妻之间也因为懂得互相感恩而显得更恩爱,家庭里因为互相感恩而后和乐;社会里因为互相感恩而后和睦,乃至于天下国家因为百姓的互相感恩而后天下太平!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他会把自己所作的一切视为报恩,能视为报恩就会默默的奉献。感恩的效应实在是不可思议,无可限量。天下圣贤,费尽喉舌其用心实在良苦啊!

究竟我们该如何学习感恩、报恩、奉献的心呢?

举个例子;今天我是神的信徒,我患了病该如何去面对?这病是神给我吗?是神要透过病给我密意吗?是神要告诉我健康的重要吗?如果是这样,我们看多少信徒就因为透过病而死去了,其本身所受病魔的折腾,还有家亲柬属所受的痛苦是何其的大啊?凡夫都会于心不忍更何况是爱世人的神呢?神岂会如此无情呢?可见这样的解说并不合乎逻辑。

其实,神切实早已为所有世人安排好了一切,只要世人愿意凡事交托神(放下己见)。神是如何安排呢?信徒是否凡事交托神后就不理会一切了?然后生活照旧,马照跑、舞照跳 。。。?不是的,凡事交托神不是凡是交待付托给神去办,那岂不变成凡事差遣神吗?

凡事交托神是要信徒放下自己一贯的思想习气然后凡事依据神的教义行事。神把信徒因该遵守及持有的生活态度观念一一的都记载在圣经里了。只是信徒本身没有依教奉行。不该做的,照做!该做的,没做!不该吃的,吃!该吃的,没吃!该安息时,没安息 !。。。。面对人、事、物时,又没有持着信徒因该拥有的态度去面对。总是喜欢随着自己的习性自己的情绪过活。再加上周边的环境污染。焉能不病乎?

病好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国家提供的医疗服务、医生护士的服务、太太孩子的细心照顾,亲朋戚友的帮助、身边种种的人、事、物的助缘。。。再加上自己本身有所领悟,愿意改变生活习惯。不再随着自己的喜好过活,改为依据神教导的方式生活。。。所以病得以康复。

此刻,信徒该如何感恩呢?如何回报呢?回报的对象又是谁呢?是神吗?

神是全能的,神是仁慈的,神是纯善的。神知道这个世界需要爱才能和平。故,神爱世人,神施恩于世人。神岂会贪图世人的回报?神岂会贪图世人的赞美?神岂会因世人不赞美他、不感恩他而降罪于世人?如果会,那怎么还有许多没信仰神的人活得那么自在幸福呢?憎恨心、报复心世人才会有啊!

感恩心、赞美心纯粹是世人本身内心迫切需要的。故,神要世人时时存有一颗能感恩的心、存有一颗能赞美的心,而非纯粹感恩他赞美他!

神对世人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真信”他(非迷恋“他”)。究竟要信他(神)的什么呢?

是信他(神)在圣经里说的每一句话真实不假,而非断章取义选择性的信。然后全意的去力行、去落实、去奉献!这样神的爱才能够透过信徒的力行而得以彰显。周围的人、事、物、也因为信徒的事奉神而感受到神爱世人的伟大(蒙福)。这就是所谓的全意事奉神。这就是所谓的传福音。这就是感谢神恩最好的方法!言传不如身教啊!

反之,一味的去赞美神,终日说什么神必保守、神必赐福、感谢我主我神、我神真伟大。。。一切都显得虚浮的,无处可落实的,不实际的,毫无意义的!原本感恩神的心岂不成为了只懂得拍神马屁的心吗?这样的行为不但无法向世人传福音,反而只会让世人感到信徒是一个不懂知恩图报的人,因为无论你为信徒做什么,信徒都会把这一切视为应该的,那是奉了神的旨意去帮助他的。

充其量,这一类的信徒只能说他“迷恋”神,而非“真信”神。

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给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温家双宝:

时而哼着歌曲,时而手舞足蹈。。。UPSR终于都考完了,看到你俩那神彩飞扬的模样,父亲也为你俩。。。不,该说为你们母子三人,松了一口气。不是吗?未考前,虽说你俩一刻也不放松,珍惜时间埋头苦读。可是心情依旧紧张,总是患得患失。。。你母亲更严重了,简直像个全职的老师。你们在上课,她在家里自己出考题好让你们作答。你们在家温习功课,她必定陪在身边。你们在睡觉,她依旧为你们操心,彻夜难眠!虽说父亲工作赚钱也不易,但是,绝对没你母亲辛苦啊!

考试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呢?
通过考试可以让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程度,给自己六年的学习来个评估。

还记得吗? 这就是你在学校主办的棒叔叔讲座会时回答的。答得一点都没错!只要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尽了力,从不马虎也就算了。至于能不能全科拿A等并不怎么重要,这也不是父亲对你们的首要期望。

现在考完试了,心情轻松啦。可以尽情看你们爱看的书,写文章,学书法,画画,听音乐,可以看戏,可以上网和同学聊天,可以玩电玩啦。。。。一定很乐吧?

像你们这样的心情,为父怎会不能体会呢?父亲也曾经当过学生啊,也同样面对过无数次的考试。不同的是,当年父亲并没有一个像你母亲那样的全职家庭老师在旁督学。一切都得靠自己的醒觉。因为婆婆是文盲,再加上当时我们是大家庭,婆婆的家务都够忙的了。哪还有时间陪读呢?

还有一点,就是父亲的童年玩意和你们的玩意有很大的出入。父亲小时候考完试很喜欢放风筝,玩玻璃弹珠,跳飞机,陀螺,打橡胶种子,兵捉贼。。。往往都玩得汗流浃背,不亦悦乎!然而,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再加上社会的治安问题,这些玩意几乎都一一淘汰了。这样的玩意儿纵使你们想玩也找不到玩伴了。

如果我们把古时候的玩意和你们目前的玩意儿做个比较,当然古时候的玩意没现在的刺激。现在,别说是玩兵捉戝,单是在网际网络的游戏你们想把整个太空基地给占领下来都行。多刺激啊!

这几天,听你母亲说你们要求玩网络的游戏。你母亲看在刚考完试的份上也就轻易的答应你们啦。实在说,偶尔玩玩也是无可厚非。唯一让父亲不放心的就是你们不能自拔。别说是你们,要是父亲披甲下战场也难保不会沉迷,这是有迹可寻的。

说到玩电玩,父亲还是老手呢,最爱玩的就是铁拳了。早在15年前,父亲当时还在大山脚一家百货公司工作。每天住宿舍,没有任何人的唠叨。生活很自由。每天十点下班后就和同事赶紧到网吧开始玩这刺激的玩意了。不到夜半三更绝不罢休。可想而知隔天上班情况必定是无精打采,神不守舍。就这样父亲白白荒废了一段不算短的光阴。电玩不但伤神也让父亲花了不少钱。电玩这个玩意,不论男女老幼稍不留神都会轻易着迷。

不信?你们不妨互相留意对方,当母亲呼唤正在玩的一方,你看看他的反应是什么,是马上回应呢还是听而不闻?冲凉、吃饭、睡觉时间到了是马上关机呢还是再等一下?然后在留意一下你们俩的日常悄悄话是围绕着什么课题?

鲜花可爱,过目不留。留水可听,过耳不恋。这种无住生其心的功夫有多少人能做到?
想玩电玩玩到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情收放自如的境界,谈何容易啊?

我们一定要清楚明聊,休息是为走更长的路。放松不是放逸!更何况电脑是工具,网际网络是工具,绝不是玩具。古人说的一点也没错,玩物真能丧志!

深爱你们的
父亲

教育孩子慎於始!


凡事,慎於始,在一開始時懂得防微杜漸,便可避免大的錯誤與危害的形成。對孩子的教育也同如此,能在孩子第一次犯錯就給予正確引導,不僅大人教起來省力,也能幫助孩子即時改正錯誤,紮好他德行的根基。

如今,卻發現有些大人在教育子女時,不知道「慎於始」的重要,看到孩子第一次犯錯,並不給予孩子制止或引導,反而还沾沾自喜。孩子對自己也更加放任,長大後形成許多不良習慣,到那時,想要再引導回來,真是難上加難!而當孩子從小對父母、長輩沒有一顆恭敬心,要求父母做這做那,時日一久,習以為常,便也發覺不到自己的過錯了。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我到一个亲戚家拜年。在言谈中聊起了孩子,这位亲戚眉飞色舞的指着一支支各种的汽水说道:「这些汽水都是我承办婚宴布置结束时,我小儿子把桌下没开过的汽水带回来的。一次带三两支。。。结果就那么多了。你别看他只有5岁,还蛮聪明的呢。」

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愣住了,真是为他涅把冷汗。心理在想着:孩子小不懂分辨是非情有可言,大人怎么能黑白不分呢?这岂不是在鼓励孩子顺手牵羊吗?

有一回,我在路上走著,看到一個踩著高跟鞋的小女生,胸前掛著學生卡,穿著美麗的裙子,大約十四五歲的樣子,兩手空空地在前走著。後面,卻跟著她的父母,母親拎著一袋東西,父親則扛著大大的箱子。

走著,走著,孩子突然間回過頭來,看父母一眼,然後沖他們跺腳喊道:「哎呀,快點,快點,再堅持一下嘛,馬上就要到了,再忍耐一下吧,快。」

媽媽笑著回頭看看爸爸,看他是不是能堅持,爸爸雖然累得一身汗,肩上的箱子顯然挺重,但也沒吭聲,繼續扛著往前走。

孩子已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了,眼看著父親扛著那麼重的東西,竟然一點體恤的心都沒有,還讓父親走快點,讓父親再忍耐一下,只想著自己要到達目的地。像這樣一顆自私又不能體諒親人的心,究竟會帶給孩子什麼呢?

過於寵愛,不加引導,不讓孩子有所承擔,等到孩子形成習慣後,不但長輩會過得很辛苦,得不到孩子的孝心照顧,孩子自己也是一身的毛病習氣,對彼此都沒有利益。

因此,能提起教育的敏感度,從小培養孩子恭敬長輩、勤勞樸實、珍愛糧食、友愛他人種種良好的品德,將來不但不用為孩子操心、擔懮,他還會自動自發地體貼父母、照顧家人,主動承擔起責任來,使家裡一團和氣,其樂融融。

雖說不能寵愛,但也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嚴苛。比如,有些父母平常對孩子不能很好的關懷照顧,自己又喜好打牌或是上網玩遊戲,沈迷其中,與孩子交流的時間便少了。而當孩子一犯錯誤,又給予訓斥或責打,卻不加引導、教育。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於是屢教屢犯,與父母間也變得不融洽,甚至僵化。有些孩子還怨恨父母,離家出走,使整個家庭變得很不愉快。

古有云:「至要莫如教子」,想要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是先祖血脈的延續,也是國家的未來,當我們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時,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一個小家庭,還關係著社會的安定,國家的繁榮。而建立一個家庭,誰人不希望家庭幸福,孩子有出息。可對孩子教育的敏感度與責任感,是否真正提起?倘若對孩子的教育不能重視,不能慎於始,那麼縱然希望孩子成才、家庭安樂幸福,那也是白费的。

2009年8月4日星期二

孩子应该什么时候教?


我們讀中國的古籍,真的會感慨萬千,古人命好,從小就有人教。前清乾隆年間,陳弘謀先生編了一部書《五種遺規》,這一本書也是會集本,會集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他把它分成五大類。看到中國古代的教學從胎教開始,父母真正懂得愛護自己的子女,懷孕的時候起的念頭都是正念,不起邪念,怕影響胎兒,真正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她為什麼要這樣做?教她的胎兒,這是小孩還沒有出世。出生之後,細心去調養,所以他懂規矩。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到六、七歲就交給老師,老師來教導他,也是教導聖賢之道。家教是根,家教是先入為主,小孩眼睛一睜開看父母,父母就是他的榜樣,父母做好榜樣,他當然學好了。

今天我們看看這個社會,作父母不願意帶小孩,小孩生下來,請一個傭人來教,這個小孩長大是什麼樣子?到小孩長大之後,父母才後悔:小孩不聽話,不聽她的話,不跟她合作。從小他得不到母愛,父母不照顧他,所以孝道沒有了。到上學,家長也不懂尊師重道,師道沒有了。這才造成今天社會嚴重的病態,現在社會人與人的交往只是在利,有利就是朋友,沒有利就是敵人,這還得了嗎?孟子所說的,「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今天是全世界人上下交征利,所以才有世界末日的說法。學佛的人決定不迷信,決定不會輕易聽信預言傳說,但是佛法講因果,看看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他想些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是與吉祥幸福相應,還是與凶災禍害相應,我們從這裡頭去觀察

作父母的一定要知道兒女在想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父母要是不知道,就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如果他想錯、做錯了,你要想辦法教導他、糾正他,這叫家庭教育。作父母對於子女,不但要養育他,要教他,《三字經》講:「養不教,父之過」,父有過,母也有過,不能說是作母親的沒有過失。

  中國古人講作君、作親、作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三個責任、任務。對兒女,你是他的父母親,你要養育他,要養他,要注重他的身體健康;你要教他,教他著重心理健康,他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行為。所以,親跟師是一個關係,它不是分開的。

  在學校裡面,作老師的、作領導的,一定要知道學生每天想什麼、在做什麼、在說什麼,你才有辦法教。如果這些事情疏忽了,那你教的是什麼?完全死在書本裡頭,沒有用!他技術能力學會了,思想壞了,這是教育的徹底失敗。同理,領導一個國家、領導一個地方,我們這些人民、社會大眾在想什麼、他們說些什麼、他們幹些什麼,不能不清楚。了解之後,怎樣去誘導他、教導他、勸導他,這是教育。

  所以,社會的治亂不是政治問題,政治解決不了;武力鎮壓也解決不了,因為它不是軍事問題;它也不是經濟、科技的問題,它是教育問題!《三字經》上頭一句話「苟不教,性乃遷」,你要是不教他,沒有一條正的路給他走,他一定會走偏、走邪。走偏、走邪之後,你再把他扭轉過來,難!所以在中國,古聖先王建立政權第一樁大事情就是教育,《禮記》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要教他,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你是中华民族吗?

英國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他說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要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歸到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他還講到二十一世紀是中华的世紀,但並不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工商業和科技,而是中华文化的時代;二十一世紀,中华文化會發揚光大,並帶給全人類安定與和平。话虽这么说,然而什麼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內涵今天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华民族是一個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民族。可是生为中华民族的我们,對自己的文化,对孔老夫子的思想了解多少,又能做到多少?這的確值得我們去思考。

有個母親帶著他的孩子在街上行走,突然看到孔老夫子的畫像,這個孩子非常高興,「媽媽,媽媽,我們把這個聖誕老人帶回家好嗎?」我們华人的小朋友知道聖誕老人,但是不知道孔老夫子是誰。可是在韓國,韓國人民愛孔子。他們的高中生要考試的時候,他們的母親都會跪在孔老夫子的面前叩首、祈禱。我們且不說他們這個祈禱能不能帮助考上大學,但是我們看到了孔老夫子在韓國人民心中的地位。今天反观我們的华族對自己的文化、對我們的夫子卻了解甚少

曾经看过这样的报道,在國外凡是黃皮膚的人,有禮貌的都是韓國人和日本人,沒禮貌的他們都認為是华人。即便是华人有禮貌,人家也認為是日本人;即便日本人沒有禮貌,人家也認為是华人。所以我們想想看,我們今天的“礼”丟到哪裡?我們把“礼”丟到了韓國、丟到了日本。當我們把這個“礼”丟掉的時候,其實我們把自己民族的尊嚴也丟掉了,為什麼?我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訊息,在巴黎的聖母院,寫著大大的中文字:請勿大聲喧嘩;在美國珍珠港的垃圾筒上,寫著大大的中文字:請將垃圾丟在此處;在泰國皇宮的洗手間,也寫著大大的中國字:大小便後請沖廁。在我国的五星级旅遊酒店,居然看到在自助餐廳裡,也寫著大大的中文字:吃多少拿多少,貪污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另外,在一個島國,旅遊景區的酒店,大部分的門上都寫著兩個字,各位朋友,你們知道不知道哪兩個字?是寫著「客滿」。為什麼要寫客滿?那是要拒絕华人入住啊!只有少數的幾個酒店為华人開放。这都是因為我們進去住宿之後,拿人家的枕巾擦皮鞋,拿人家的窗簾擦皮鞋。

有個笑話,有個先生有一天在家裡,迷迷糊糊睡醒就急急忙忙要出門,突然就走到他們家的窗口,拿起窗簾就擦皮鞋。他的太太說:老公,你瘋了,你以為你是住在酒店!你看,透過這些細節充分的显示出自私自利的心态、自己的东西要爱惜,不是自己的就没关系。今天如果我们到商场或菜市场做个采访;问一问小贩什么种族的顾客生意最好做,最友善。十之八九都会告诉你 “友族好做,华族难搞。” 华族扣了价钱还要多拿你俩根辣椒 。。。笔者当年从商时确实有深刻的体会,华族顾客特别挑剔。特别贪小便宜。特别无礼,特别高傲。

再看看我国的政治,每当某政党提出要禁酒,禁赌时总会有一大群的华社及华基政党蜂拥而出的反对抗议。说什么要维护华人的利益,华人的文化。。。天啊!居然把喝酒赌博朔造成中华文化。更甚的是在过去一次的补选当中,有个友族的政治领袖每晚聘请了妖艳歌舞团来吸引华族选民,还说什么这是证明他维护华人文化。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然而我们能怪他吗?孟夫子说得好:[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 我们不能怪人家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吧!

回顾世界历史,四大古文明当中,今天就只剩下中华文化,这难道是偶然吗?我們的祖先的確很偉大,可是當我們的後代子孫如此無智又无禮的時候,我們是在用我們的行為来羞辱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民族。所以今天已經到了我們認祖歸宗的時候,我想我們民族的危機來自於我們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所以我們要力挽狂瀾,來復興我們中華的文化,造福子孫後代、造福全球人類。创造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2009年7月31日星期五

社會動亂的根源


父母受道德倫理的薰陶,不一定要讀過書認識字,而是從小家裡教,我們常講天性善良。母亲,奶奶雖然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但她们常講故事給我們聽。那些故事她们都是聽她们的老人講的,內容總不出倫理道德,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從小聽得很多,所謂是「先入為主」。以後慢慢長大,接觸這個社會,自己有一個標準。這個根愈是從小紮得愈深,就不容易被外頭境界轉移。我們看看現代的年輕人,為什麼那麼容易被社會環境染污?原因就在家教。當然現在這個社會染污的面廣了,最廣泛的是電視,現在又加上網路。在美國,小學生一、二年級就用電腦,三、四年級時網路什麼都看。要是沒有根基的,不會被影響,不會被污染,佛家講這是佛菩薩再來的,他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被污染的道理?
今天世界動亂,整個世界動亂,動亂的根在哪裡?沒有人知道。許多人在研究動亂的根源,有人說是經濟,有人說是貧富不均,許許多多的說法,但都沒有找到根本。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沒有了。家庭像什麼?像一棵大樹上的樹葉,這一棵樹的樹葉都沒有、都爛掉了,這個樹得不到養分就會枯死;樹的生命,要靠樹葉吸收陽光、水分,要吸收養分。今天我們這個社會、世間,家庭沒有了。換句話說,你的子女沒有受過教育,他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尊敬長輩,於是必定隨順煩惱習氣,胡作妄為,危害社會,這個社會哪裡還會有安寧?

中华民族自古以來最重視的是家庭教育,所以看你這個家庭有沒有前途、會不會興旺,就看你的家教。現在作父母本身就沒有受過好的家庭教育,他生了小孩,不知道怎樣教他。小孩長大悖逆、不聽話、反叛,這個過失不能怪小孩,怪自己沒有把他教好。教育裡頭,最重要的三樁大事情,現在完全疏忽了。第一樁大事,是要教他明瞭人與人的關係,倫理教育: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夫婦關係、朋友關係、君臣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中华民族把它分成這五大類,就是五倫。五倫維繫著天地万物的秩序,比國家社會範圍大得多。天地万物的秩序,誰懂這個道理?圣人懂,所以他們的生活是「替天行道」,這個意思很深。諺語常說「大道肇端乎夫婦」。

古時候,男女結婚,婚禮非常隆重,也非常繁瑣。為什麼要這樣隆重?因為這兩個人的結合,對於整個社會國家,佛法講虛空法界,都有密切的關係,草率不得,要慎重其事。這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兩個人結婚,在兩個人是一家,對兩個人的祖宗、後裔要負責任;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任。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衰,與兩個人結婚有關係。前面比喻一對夫妻就像大樹上的一片葉,葉長得好,這棵樹才能壯大;這個葉壞掉了,對於整棵樹的生存就是一分傷害。所以婚姻是道義,要懂得大道,義是義務,應該要這樣作法,現代人哪懂得這個道理?

從前的婚姻是道義,現在的婚姻是亂愛,把倫理道德全都破壞了,基礎動搖了,社會哪有不動亂的道理?尤其是現在,男女婚姻非常淡薄,離婚率高。離婚之後,儿女受傷害,身心發育不正常,將來危害社會、危害國家儿女很容易成为问题孩子,这怎麼能對得起兒女?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家教是小事,這是大事,根本的大事,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就在這裡!

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家书:整兴家道

诸位兄弟:

当年父亲走时,我还只不过是刚进入学府的一年级学生,而弟弟呢?因该还没断奶吧。对父亲的印象实在模糊不清,就只记得父亲常问的两句话;今天乖不乖啊?有没有读书写字啊?。。。就这两句,没了!而这两句话目前正是我下班后常问孩子的。至于父亲留下什么教诲,什么样的家道统统不清楚。俗语说:父者一家之主,父不在,兄为大。兄长就是一家之主,兄长就是父!自小没父亲很不幸。。。然而,父亲给我留下了比别人多的兄长啊,这可是不幸中的大幸啊!诸位哥哥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咱们的父亲留下什么教诲?留下什么样的家道?让咱们共同流传下去吧。。。

像这样的遗憾我们还要让他继续从演下去吗?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扪心自问“我们该拿什么留给下一代?难道就留下那两句话:今天乖不乖啊?有没有读书写字啊???父亲离开的那一天,至今我非常清楚当时妈哭晕了好几趟。看着妈哭我也不由其然的哭起来了。妈不断从复一句话“你留下我一人,要我如何带大这一大群的孩子啊~ ~”。妈说的也是,一个年四十有六的妇女,不但文盲,而且没一技之长。父母兄弟姐妹全在大陆,怎么来抚养十多个孩子啊?本来弟弟就要给小叔当孩子了,可是兄弟姐妹全反对,最后妈也不忍心啦。妈决定啃下了呀,而且一个也没少!一个也不曾付托于人!每当兄弟姐妹惹恼妈时,妈总是骂道:早知道你们这么不孝当初我跑掉算了。。我小时候总爱顶妈的嘴:妈,别傻啦,你说很多次啦,你怎么会舍得我们啊?总是把母亲弄得气呼呼。。。确实是这样,生活再苦再难再辛酸妈都啃了。您说,咱们能不给妈磕头吗?。。。感谢母亲从没遗弃我们!

小时候也许是经济问题吧,兄长们个个无心向学,大半都小学没毕业就争相出来社会工作帮补家用。是大哥您把杂货店的债务给还清了,是六哥您负担了我求学的费用。说到求学,我和弟弟是比较幸运的,能够不必愁学费顺利读到高中。只可惜当时自己不懂珍惜,没有全力以赴把书念好,愚弟不才没能完成兄长们的心愿念到大学。至今依然恳恳于怀。羞愧啊!

哥,还记得吗?母亲生前常骂我们的那句话有钱就乱花,不懂存起来,待老时就知死!看看目前咱们兄弟的经济状况,母亲果然显灵了呀!妈还喜欢说:“你们读那么多书都不懂读到哪里去,我只是比你们少读两本书而以,要不然。。。老是会算不会除,拿米换番薯”。“是啦!是啦!我知道您就是少读一本地理和一本历史,不然您就了不起啦!”我爱这样顶她老人家的嘴。看看如今自己的状况,真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有知识,她老人家有智慧啊!

咱们多少次决定了定期给母亲供养费,决定成立什么家庭基金,咱们也决定了每星期必定要回家探母亲一次,而后呢?咱们总是立约了而后毁约,毁约而后又再立约。。。。最后就只剩弟弟坚持到底!妈眼光真好啊,当年把弟弟留下!我们忙呀,忙交际,忙应酬,忙社团,忙事业,各有各精彩。还自认这叫青春不留白。现在果然青春是不留白了,可却空了户口白了少年头!

咱们真是得不亦乐乎!我依然记得当时自己只会常打电话问弟弟母亲的近况如何。有一次弟弟气呼呼的回答我:你自己不会回去看吗?只懂得问。。。正中下怀,骂得好!弟弟在家是比较沉默的一个,可是遇到只懂高谈阔论的哥哥也难免显得不耐烦。母亲在我家小住时,她老人家就曾经透露过:我孩子比人多,可就不明白为何会连续三个月只有小儿子回来看过我。。。这话语怎不叫人心酸啊?。。单是冲着这一句,孩子们就因该罪该万死!除了弟弟无一可幸免。妈,孩子给您下跪了,孩子给你磕头了。孩子为您做的实在太少了呀。。。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留;夜誦此語涕莫收!

也许咱们会经常认为自己没偷,没抢,没吸毒,不是赌徒,不是烟虫,不是嫖客,不是蟒夫,也不是无赖。。。自己至少能做到没给母亲添麻烦,这也可算是不错的孩子了。说得一点也不虚假。那好,佛经圣经咱们先别说,就先参考儒家“孝经”吧。因为不管你是什么教徒“孝经”是做孩子的根本,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学的经典。又有哪个人不是孩子呢?除非你是一块没有父母孕育的石头。

開宗明義章第一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

咱们的确没吸毒没抽烟没喝酒。可我们有没吃垃圾食物啊?有没偏食啊?吃的时候是为健康而吃还是为舌头而吃呢?我们每天几点睡觉啊?然后又几点起床呢?有没定期运动???生活起居不随顺基本生活规则这和自我毁伤有何区别呢?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这一条也不过是孝经的第一章第一条孝之始也而已啊。咱们没落实啊!

昨晚,九哥怒气冲冲的打了个电话给我问道:大哥究竟怎么了?那天我给他的钱他拿去干嘛了?他拿去还车期还是还屋期了?他到底有没有拿去治病啊?。。。这个问题其实前几天他就已经问过六哥了啊。看来六哥并没给他满意的答复,他心有不甘啊(哈哈!)。。。大哥,请恕九哥的直率,他的天生个性就是这样“贵在心地“善良,而非“贵在“善”于言语表达。他知识不高,但从他的言谈中他深深明瞭,汽车房屋远远比不上大哥您的生命。他焦急大哥您的病情,他认为汽车房屋全都可以不要,就是要保住大哥您。我何尝不是也这么想呢?大哥啊,您一定要好好在家休养啊,您一定要繼續思念神的事。。。這樣,賜平安的上帝就必與您同在。大哥,为弟者全为您加油!

弟子规曰:身有伤,贻亲忧。说得非常贴切。这就是为何孝经要咱们落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的起点在于爱惜自己的身体,以免亲人为自己担心。至于“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就更加精彩了。

在母亲晚年时,三姐就曾经通过电话责备我,她说“昨天阿英姐的女儿到我档口来问我:你们兄弟姐妹多久没回去探望你妈妈了?你妈妈最近好像健康出了问题啊,你们究竟知道吗?。。。”在电话中我可以嗅到三姐很气愤。这也难怪她,邻里乡党都会为母亲忿忿不平,更何况是亲生女儿。天啊!自己的母亲居然要劳烦邻居来提醒多注意她老人家的健康。哥,您说我们该当何罪?难道不是罪该万死吗?当年咱们有些早已经是佛弟子,有些是耶稣门徒了,可以说不知“道”吗?其实咱们早已知“道”只是没行“道”。咱们是立身了,而且立了一表人才。充其量只是立身“知”道而已。没行啊!

妈,孩子给您下跪了,孩子给您磕头了。。孩子不该让您受委屈,让您蒙羞。。。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的最终目的是要我们以自己的品德修养来让父母引以为荣。让父母感到无比的自豪。然而咱们却让邻里乡党觉得我们忽略了母亲,岂不让母亲脸上无光吗?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静坐然后知气浮;守默然后知言躁;闭户然后知交滥;寡欲然后知病多。慎能远祸,勤能济贫。纵欲之乐,忧患随之。

看到以上的精句感触良多啊!好一句“何曾作得主”。自少至老面对任何事情都是凭着自己的观念;自己有限的知识;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爱好来判断来面对来做抉择。还自认这是活出“个性”,开创“自我风格”,自己的前途宁可由自己掌握。。。经常把母亲经的叮咛当耳边风。。。把任性当开创“自我风格”这还得了吗?殊不知自己的思维实在不可靠啊!这样的人生又怎能幸福和快乐呢?简直活该啊!

兄弟们各个成家了,父亲的子孙果然满堂了。但我们身修了吗?我们家齐了吗?我们是孩子的典范吗?我们给孩子留下“福份”还是“祸根 呢?养不教父之过啊。但我们的身不修又如何教孩子啊?孩子会服吗?兄弟,妻子,孩子对我们的行为是否有诸多的不满???虽说自己是一家之主但却经常被“贪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妒嫉心,虚荣心,狭窄心,懈怠心。。。牵着鼻子走,何曾作得主啊?

自朝至暮,闲空时就看报章,看电视,看电影,电话两三小时的闲聊,朋党三五成群东拉西扯。。。这些事我们天天干,而且干了几十年,因该都够本了吧?换来的是什么?学到的是什么?所学的就是我们今天的知识,今天的能言善辩,今天的这幅德性!一点智慧也没有!虽说学佛,也信主。早上念“发愿”也念“祷告”,晚上也念“忏悔”也念“认罪”。可我们没真干!充其量也不过是早上骗佛骗主一次,晚上又骗一次,搞搞佛学,搞搞神学而以!托佛的福,蒙主的恩德,陶醉在响亮的掌声中,然后享受人们的赞美,接受人们的敬仰和祝福。我们何德何能啊?品德没提升反而长养了优越感,傲慢心,虚荣心。

佛不是说有求必应吗?主不是说信我者得救吗?再看看咱们兄弟的生活状况,有哪个是家庭和乐的?有哪个不是苦不堪言的?有哪个得救了?有哪个解脱了?是“佛”骗我们吗?昂或“主”说错了呢?还是我们本身有问题啊?。。。由此可见,我们没真干啊!。。认罪吧,回头是岸,过勿憚改,善莫大焉!

少应酬,少出外,少聊天,可以让我们的心快速定下来。多看经书,多听经典,多接触善知识。最好每天听每天看四小时。一年不够,那就用两年,两年不够那就用三年。。。三年后一定脱胎换骨。长时熏修之下肯定可以改造我们的思维,改造我们的性格。

三年后我们的思想是什么?圣贤的观点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是什么?我们的行为就是人家的典范,是孩子的典范,是后代的典范!三年时间太值得啦,太便宜啦!四,五十年的性格只用三年时间改造,难道到您不觉得超值吗?问题是在于我们自己肯不肯承认自己太多的过错。愿不愿意接受圣人的改造。

如果我們真想把舊品格除掉,然後換上新品格,我們就要咬紧牙根“繼續思念上帝的事,保持一向专念,净念相续,天天思无邪”。屬靈的成長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我們因此要保持忍耐。(歌羅西書1:9,103:8-10)。弟子规说:圣与贤,可驯致。佛曰:佛道无上,誓愿成!只要我们肯认“罪”,愿意认真学习。学而时习之,必能不亦悦乎!必能离苦得乐,必能解脱,必能得救。

学佛也好,信主也罢,不自我提升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亲爱的诸位兄弟,与其咱们每天犯错然后认罪,认罪了再犯错不如下定决心咬紧牙根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咱门齐心协力来“整兴家道”,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吧!